近日,小红书启动新一轮裁员计划,重点对象是绩效评分在3.5及以下的员工,这一群体约占公司总员工数的三成。
也就是说,整体减员近30%比例!
根据业内HR透露,小红书在招聘对年龄有着严格的限制,由最初规定上限为35岁,到如今32岁求职者都极难获得offer。
在薪酬竞方面,慷慨至极的小红书有着“小字节”之称。R7级别便能获得公司期权,按照小红书在2021年融资中获得的200亿美元估值计算,年薪轻松过百万,是市场平均薪资的1~2倍。
在就职年限方面,小红书员工的平均在职年限仅为0.5年左右,能为之效劳两年以上的员工甚至被戏称为“活化石”。
互联网公司相继裁员的背后
在互联网行业竞争洪流中,“流量干掉匠人”已成为主旋律,亦是社会现实的缩影。
与此同时,提升人效比成了大厂未来发展的迫切需求。
尤其是在商业领域,企业不再循序渐进地发展,而是抓住一波机遇便大刀阔斧地推进,采取激进的策略。管理层都是草台班子的情况下,谁还会顾及用人计划?
如果管理节奏无法跟上,便投入大量资金寻找解决方案。若仍未奏效,则优先保障利润,通过大规模裁员来控制成本。
毕竟,当前的就业环境下,最不缺的就是牛马劳动力。用1.5倍的工资让一人承担两人的工作,这不就解决了问题吗?
而作为大刀霍霍的首要群体,程序员对裁员已见怪不怪,甚至变得麻木,以至于“如何避免被裁”都成为了一门学问。
不少互联网公司裁员源于外部环境的影响,整体环境的变化,导致业务饱和甚至逐渐下行,利润大不如从前;一些公司投入产出比迅速下滑,开工反而会带来更多亏损;还有一些项目勉强维持,关停则意味着放弃了希望,正式宣告项目终结。
许多人将“35岁瓶颈”归咎于程序员的职业属性,而将公司或项目的整体裁员视为“意外事件”,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相似之处。
在环境平稳或逐渐向好发展时,“新陈代谢”只是个别现象。但当红利逐渐消退,盲目扩张的弊端显现,收缩和调整就成为必然。
因此,不管个人还是整个项目被裁,都不应成为被苛责的对象。
换句话说,无论是成为幸存者,还是在被裁后拥有足够的选择和退路,都应成为每一个互联网从业者心中的备选方案。
裁员后的程序员去哪了
在模拟经营类游戏中,轻点鼠标即可建立或拆除一座城池。然而,现实并非游戏,在被裁员后,程序员仍需为生存做出深思熟虑的决策。
一些人选择了坚守。
他们是行业中最出色的一群人,被裁员往往因经营或战略问题,而非个人能力。在技术和工作表现上,他们无可指责。
这些人在被大厂裁员后,通常能迅速找到另一家大厂,或被其他猎头和公司争相邀请。他们拥有丰富的技术和机会,但毕竟是少数。
另一些人选择了和解。
与现实和解并非易事,承认自身能力有限也同样残酷,但生活总要继续。离开大厂后,受制于经验、技术、年龄、家庭等因素,不少程序员选择了中小公司。无论决策是否迅速,心态的转变都需要时间。
为了生活,他们选择了和解,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行业中的“幸存者”。
还有一些人选择了离开。
留下的毕竟是幸运儿,而离开的则有各自的苦衷。他们或成为公务员,进入事业单位;或进入高校任教;或开启一番新事业……
他们曾经在这个行业留下足迹,虽然已远去,但他们的背影依然存在。
留下来,做技术
作为程序员,无论年龄多大,无论技术多强,无论项目多稳定,最重要的其实是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而保持竞争力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持续学习。比如通过读美国理工名校的混合制在线计算机硕士项目实现零基础转码、升职加薪。
有的选择线上+线下混合制模式:即在国内边工作边慢慢读,之后也可以转到美国实地就读,实现留学梦!
一来并不妨碍国内本职工作和其他就业机会,二来不赶时间也可以自己多实践,多打磨技术。最后想说,认清自己,理解自己真实的需要,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文章标题《小红书大规模裁员:30%全退休!超32岁直接出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错误或侵权,请联系zuoyan.li@beaconedu.com调整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