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在线硕士
-
刚刚!25年考研预报名开启!50%+往届生胜算有多少?
今天,来聊聊霸屏微博热搜榜的“2025年考研预报名”。 众所周知,考研大队伍中,往届生几乎是这场争夺战的主力军,比例逐年增加。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24考研中往届生的比例已经超过50%! 01、工科专业考研有多卷 近几年考研人数增多,差不多每年增长50万考生,2019年290万考生,2020年341万考生,2021年377万,虽然2024…
-
计算机考研究竟有多难?
近来,考研报名“队伍”逐年庞大,而相对有限的录取名额,注定了这一激烈而又残酷的战场上,不会存在皆大欢喜的结局。无形中,书写抑或改变着考生的人生。当然,随着分数尘埃落定,接踵而至的便是摆在438w考生面前的“人生选择题”:如愿进入复试,为下一阶段继续挑灯夜战;另一部分人,或决定二战,或迅速走出失利阴影,投身职业生涯。 同时,2024年国家线尚未公布,作为众学子…
-
彻查“包毕业包认证”造假!走捷径的全翻车了!
今年6月,正当其他毕业生们手持双证,踏上人生新征途时,28岁的小张却陷入了迷茫。 她顺利从蒙古国一所私立大学毕业,获得了学位证书。现实却杀她个措手不及,收到留学服务中心发出的“暂不认证通知单”。 除了小张,来自同一所学校的六七十名中国留学生在学位认证过程中也遇到了类似的阻碍。 一、“包毕业包留服认证”“花销极少时间短”的低代价留学 在当今职场,像小张这样的人…
-
现在学习计算机真的没用了吗?
尽管许多人对计算机专业的前景表示担忧,但现在学习计算机仍然是一个值得投资的选择。 尤其是在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中,计算机领域的就业机会依然广泛,前景光明。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些具体的理由,说明学习计算机依然是有用的。 一、技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如今,各种先进技术层出不穷,从人工智能到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再到大数据和云计算,所有这些技术的背后都离不开编程和计…
-
又一科技巨头被曝裁员300人!赔偿N+7,比失业更可怕的是求职难
最近这两年,精彩有一种感受,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公司似乎都在“憋大招”,一上热搜带来成千人失业的消息,几乎要给人看麻了。 经过英特尔、IBM的洗礼,大家对外企裁员都有了心理预期,所以前几天听说思科决定裁员300人,也不意外了。唯一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外企裁员赔偿很到位,元老级的员工能一次性拿到数百万,有些拿到大礼包后直接原地退休了。 在失业的浪潮中,他们无疑是…
-
全美适合「阶层跃升」的Top50大学出炉!选它没毛病!
当今社会,教育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单纯获取知识的范畴,它切切实实地会为一个人打开机会之门——无论他的背景或教养如何。 而随着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唯名校论”的讨论声也逐渐被“大学回报率”所盖过。美国乔治城大学发布的一项名为“The Colleges Where Low-Income Students Get the Highest ROI”的研究报告,直观体现了美…
-
40岁+中年女性,开始从职场消失了……
最近,安徽合肥一家奶茶店招聘40至55岁的女性,负责原料清洗、制作等简单工作,月薪3000-4000元不等。且工作时间相当灵活,还接受兼职。 一时间,让40+“妈妈岗”这一话题登上了热搜榜。不过,这也是近年来中年女性就业困境的一个真实缩影。 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趋势》数据显示,40岁以上女性的失业率高达19%,其中,许多人因家庭责任、缺乏技术更新而被市…
-
没有留服认证的硕士学历,互联网大厂真的会青睐吗?
留服认证,即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对留学学历的认可,常常被视作进入大厂的“通行证”。 许多人认为,只有拥有这一认证,自己的学历才能被正式承认,才能获得面试机会。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确实,留服认证在某种程度上为求职者提供了安全感,因为它意味着你的学历经过了官方的验证。 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认证的学历就毫无价值。许多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在招聘时,更看重的是求职者的实际…
-
35岁还在敲代码?你是不是也陷入了职业瓶颈!
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程序员发现自己在35岁时依然在紧张地敲代码,这到底是实力的证明,还是无奈的现实?面对这个问题,许多人可能会感到困惑和焦虑。 首先,编程并非年纪的限制,但35岁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很多人在这个年龄段面临转型的压力,尤其是当周围的同事开始升迁,转向管理岗位时,更加显得焦虑。 但常常听到“到了这个年龄,就该做管理了”这样的言论,但真的是这…
-
IBM紧急撤离中国,赔偿起纠纷!大厂裁员:抱歉,学历拖公司后腿
最近,全球顶尖巨头IBM的裁员风暴再度升级,硝烟蔓延至中国市场,引发轩然大波。消息称,IBM计划撤出中国的研发部门,然而赔偿方案却未能安抚员工的不满情绪。 据官方确认,IBM将中国系统实验室的研发职能转移至海外,提供N+3的补偿。然而,受影响的员工对此并不买账,纷纷要求2N赔偿以及6个月的过渡期,以便应对职业转型与生活安排的双重挑战。 事实上,自去年1月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