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条条大路通罗马,通往人生成功的道路也并非只有一条。
优秀的人从来不纠结自己到底该走哪条路,因为他们永远会积极地去挑战,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今日彼岸教育邀请到的伊利诺伊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硕士项目优秀在读学员 Thomas Lu,本科毕业于世界知名院校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物理专业,因兴趣选择投身于 IT 领域。
从培训班转型到接受系统化的海外在线硕士项目,这一路,他一直保持着自信、从容与开朗。
1.从欧陆第一名校毕业,他选择转型
1999年 Thomas 考上同济大学德语专业,三年之后转学到世界顶尖院校——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这所高校曾诞生了世纪伟人爱因斯坦、计算机之父约翰·冯·诺伊曼、北京大学前校长周培源等杰出人物,并享有“欧陆第一名校”的美誉。在2021年QS排名中,这所学校综合排名第6位,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不分伯仲。
在 ETH,Thomas 原本的人生计划是做一个物理科研大佬,但随着对物理的深耕,他找到了真正感兴趣的学科——计算机。
“物理有很多知识需要利用计算机去分析,我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才接触到原来计算机的更新迭代速度这么快,而且很多知识能够运用于实际之中,这种实用性非常打动我。我很确定,在未来我想从事的就是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
在兴趣和人生目标的驱动下,Thomas 开始在学校自学计算机相关知识,但是能够接触到的范围比较局限,在没有体系化的教学下,他只掌握了 Matlab 和一些简单的算法。
2010年 Thomas 毕业回国,恰逢移动互联网即将爆发,并且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也迎来了蓬勃发展期。
乘着当时国内技术人才紧缺的热潮,Thomas 凭借本科阶段的自学基础及三个月的机构集训经验,成功地以初级 Java 工程师的身份顺利展开梦想职业生涯。
2.学习如同练武,底层是基础的关键
进入职场后,Thomas 一直保持学习热情,逐渐增加了丰富的项目经验,从基层的执行岗被提拔至管理层,目前带领着20人的团队。
成为一名技术管理者后,他需要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思考问题,目光和格局需要跳出原来的圈层,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管理团队。他意识到,提升个人综合技术能力已成为这个行业对他们的一道必考题。
综合技术的背后则需要深厚的底层基础作为支撑,评判一个程序员是否优秀的关键并不在于他会多少种编程语言,而是处理复杂任务或解决复杂 Bug 时,所展现的底层知识结构的逻辑性。
实际工作中,很多程序问题都是源于从业者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误解,只有清晰明白底层逻辑,才能看穿那些令人眼花缭乱技术背后的真相,才能不被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所累。
Thomas 说,培训班的优点是可以让自己立即做出一款产品,了解当前市场主流业务技术。可现在他对于自己的要求不再是做出一款产品,而是做好一款产品,从替代性极强的执行者,转变为更具个人核心价值的创新者。
想要做好一款产品,就必须深思产品性能优化,这就要求自己足够了解底层原理。例如计算机常见算法、基本应用技术、数据库、计算机运行原理以及系统之间的交互优化等。
“如果缺乏这些基础知识,你可能都听不懂其他人在讲什么。这也是我自己选择 IIT 在线硕士的原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学习如同练武都需要深厚的内功作为基底,而 IIT 体系化且结构化的课程非常有助于我去掌握学科必要基础概念,让我渐渐明白学习是有章可循的。”
作为一个跨专业转型者,Thomas 总结过往的工作经验,再次跟我们强调,掌握好计算机底层逻辑思维,才是立足于技术领域的最佳武器。面对时代浪潮的翻卷,那些基础实力雄厚的技术人员,永远都是行业的掌舵人。
只有深刻理解各项技术原理,我们才不会画地为牢,把自己局限在单个编程语言,单个框架中。并且许多知识是融会贯通的,当我们了解一个基本原理后,再去学习其他的语言,必定会事半功倍。
3.在线学习的灵活性让学习更高效
当我问及 Thomas 在目前的学习中是否有遇到难题时,他回复道并没有,自己也不是一个畏惧困难的人。虽然工作忙且累,但在学习时间安排上他掌握着一套自己的最优算法。
因为在线学习并不拘泥于时间和场所的限制,自由安排学习计划对于在职人士而言绝对是一项福音。
Thomas 习惯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灵活分配时间。如果是自己比较擅长的内容,那便利用午休或者下班后的时间快速完成。如果是比较难的内容,那在时间上不设置上限,有的时候可能一周会学习长达二三十个小时。
他认为学习的最终目标是真正掌握知识点,对于那些比较晦涩难懂的知识点,他会利用互联网的便捷,并在其他学员和教务老师的帮助下一起瓦解困难,而不是因为难就选择逃避和放弃。
“我自己喜欢的一个学习方法就是多找一找与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料,不管是看书还是到B站上找视频,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内容一定要弄懂。班级学习群中也有很多同学分享他们的学习资源,教务老师也会提供许多资料,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途径。”
如果这些方法都无法让自己清晰理解知识点,Thomas 便会给教授发邮件咨询,或者到一些比较知名的论坛讨论,这种强大的信息搜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源于 Thomas 多年留学经历。
他跟我分享,国外的教授并不会照本宣科地讲解书本知识,他们会非常注重学生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这一点在 IIT 的课程中也得以展现,教授往往是提出一个问题和大概的解题思路,学生需要在正确的方向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目前所学习的几门课程,Thomas 表示CS402 计算机组成结构基础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门课程不仅让他学到了培训班没有接触到的内容,弥补了知识短板,更让他掌握了很多系统优化方法。
“培训班的教学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他们并不会告诉你具体实现原理,我们可以根据模板做出一款产品,但世界上并没有万能模板。IIT 的课程内容,能让我感受出教授们的授课实力,比如CS402的教授,是他的讲解让我的知识结构上开了一扇窗,通过这扇窗我顿悟了很多原本并不了解的技术知识。”
除此之外,Thomas也提及CS425 数据库组织这门课程对于自己的工作大有裨益,极大提升他的工作效率。
“这门课程中,教授讲解了很多数据库设计原理。很巧的是,最近我有一个工作项目正好跟数据库相关,课程中所学到的设计方法可以直接运用于项目中。如果按照传统数据库来设置,时间流程会比较长。”
此外,Thomas 还说道,虽然自己之前知道很多数据原理,但却不知道具体的逻辑关系,是CS425这门课程让他对数据拥有了全面的认知,此外工作上的实际运用,也进一步增强了他的数据库设计能力。
4.内卷,只是一个客观现象而已
在访谈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 Thomas 对于生活、工作和学习一直保持着非常积极乐观的态度。当被问及如何看待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时,他认为,IT行业肯定会保持高速发展,并且未来会更加细分化,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可能会被自动化取代。
比如一款手机 APP,现在可能需要十到二十几个人才能做完,未来可能只需要一两个人。即使需求增加,用到的人反而会减少。
“虽然行业竞争会日益激烈,但我相信这个行业会越来越好,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会提高,不仅需要你很懂计算机相关的知识,也需要你了解其他业务的专业知识。想要不被这个行业淘汰,真的需要不断地去学习。”
对于行业常谈的内卷,Thomas 并不认为我们只能束手无策。内卷存在于各行各业,它是一个客观现象。
甚至他认为,IT 行业克服内卷的机会要多于其他行业,因为在计算机整体技术水平上,中国的能力并不落后于其他国家,并且某些领域已走向了行业前沿。
“目前软件领域的推进速度非常快,随之而来的资源和机会也会增多,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大数据分析,都有很多创造性的可能。如果IT这个行业都没有办法克服内卷的话,那些更新比较慢的传统行业,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
这种乐观的心态也深深地感染到了我,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放下名校光环选择重新开始的魄力。百战之后再读书,Thomas 让我看到,对前途乐观的人永远不怕黑暗,因为他们有能力创造光明。乐观不是目的,而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种态度。
文章标题《Thomas Lu:程序员,才是最有机会克服内卷的群体 | 伊利诺伊理工大学优秀学员》,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错误或侵权,请联系zuoyan.li@beaconedu.com调整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