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零计算机基础,能顺利跟上美国计算机硕士的学习进度吗?
入学伊始,康倩同学心中一直隐隐有些担忧。
“因为我是纯文科的背景,贸然去跨到计算机领域,会不会有一些吃力,或者会不会遇到一些未知的困难?”
然而,学习至今,所有疑虑都已被逐一打破。3月26日,康同学在北亚利桑那大学(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简称NAU)2022春季毕业典礼暨校友见面会上,以优秀在读学员代表的身份上台发言,分享了自己的跨专业学习经历,以及转型成功、已经在中关村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的好消息。
1.遇见NAU:是命运的巧合,也是时运的必然
2021年7月份我从北航的翻译硕士正式毕业,当时的自己可以说是带着一股劲想要在职场一展拳脚,但是自己所有的实践经历又都只局限于K12教育领域,个人的职业生涯和定位都遭遇了断崖式打击。
其实这样雪上加霜的局面在我研二时就初露端倪,从19年开始,疫情冲击下的生活似乎哪里都带着一层灰——
先是研究生在读期间的专业证书考试被一再取消,翻译的实战经验也无奈只剩下课堂上零碎的记忆片段;想要读博和留学的心思被疫情冲击得七零八碎,留学考试和留学行业的转型也一再以各种意外和遗憾收场;百度管培生二轮过后杳无音讯……
正在我一筹莫展之际,我一边刷着知乎上985废物的梗,一边被计算机硕士的招生广告所吸引……
2.选择NAU:是一时的决定,也是长久的渴望
其实我在北航研二下学期,就已经开始在北京的私立国际学校和本校的助研助教岗位上尝试转型和过渡,我研三一年是在论文和各种教研教学活动中又慌又忙地度过的。
可是,北航读研期间所学的数学也还是文科数学,计算机技术也停留在二级的部分技巧与实习时的思考总结。
这段转型尝试中,可能最大的收获就是,北航和清华的老师和朋友们会在我感到能力不足时,适时提供给我相应的资源和渠道补充学习。
但也就是这么一路走来,我坚定了学习计算机科学的信念。钱三强先生就是文转理,或许我就是喜欢理,但是非一线城市的出身在人生的前25年都牢牢限制了我。
NAU是我当时觉得一个最好的突破口。
3.坚持NAU:是自我的挑战,也是转型的尝试
想要靠我自己一个人在北京立足,我其实是有着经济、年龄、性别等各方面压力的。
但我觉得压力可以化为动力,毕竟人生的四分之一已经过去,我的家乡无法让我看到最前沿的科技和最丰富的人生,我的父母希望我能带着他们继续领略人生的丰盛。
我不需要在躺平和内卷的矛盾和焦虑中定格一个不堪一击的自己,我要跳出舒适圈,勇敢迎接NAU带给我的接触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机会。
我真的会觉得,NAU这样的机会,完全打破了我自己之前的学校自己一个人埋头苦读的那种氛围,让我觉得我可以接触到认识到更多优秀的同学,也可以接触到之前只局限于国内资源的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因为刚成功转型到信息化和互联网这个交叉领域工作,还不是特别忙。所以我会每天都抽出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去学习,每周的学习时间至少要保证10到15小时。
过去27年时间里,我几乎不是在考试,就是在学习,研究那些偏语言和书面的文科知识。如今工作之余读一个计算机硕士,系统化获得理科思维,还开拓出了一条充满实践的学习道路。
之前其实在工作中会用一些比较笨的办法去处理文档和数据。现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到一些新的思路、新的资源之后,确实发现工作效率也会提升很多。
目前我的转型道路初获成功,也看到了职业发展的更多可能性,我很期待在NAU的学习之路以及北航翻硕的身份,能为我塑造出一个更好的未来。
文章标题《北航硕士毕业后,开启从文到理转型之路 | NAU优秀学员康倩专访》,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错误或侵权,请联系zuoyan.li@beaconedu.com调整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