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国内高等教育水平的显著提升,大学学历不再只是“人中龙凤”的象征。尽管上学门槛变低了,被心仪名校录取的难度却日益增加。
以2023年高考为例,全国报名总人数1291万人,位于学历“金字塔”顶端的985高校,平均录取率只有1.65%左右。
再来看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报考总人数是474万人,录取率为24.23%。考研报录比不足4:1,超过75%成了陪跑者。
更别提上岸名校研究生,概率微乎其微!
一、“二本生”的不堪,谁懂?
近年来,为了让更多本科生有机会继续深造并提升个人竞争力,国家逐年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
随时间推移,这一政策也衍生出诸多问题。例如,一些高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难以满足庞大的生源需求,致使教学质量下降。
此外,扩招政策导致硕士生数量激增,随即而来的便是就业门槛逐年提高,使得硕士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更大的挑战。
学历高反倒不吃香了?!
作为中下层支撑部分的二本院校,承载了中国高等教育里最广大群体。
一旦被打上了“二本本科学历”的标签,人生就切换到了“Hard赛道”。作为本科“鄙视链”的末端,成了亲友们眼中不努力不上进的反面教材,
知乎上,关于二本就读体验,最让大家火力全开的槽点是教学——课件十年如一日的一成不变,老师教学模式也堪称复读机……
二本生用宝贵的青春,只换来最水的学位证书及课程。
排除那些实力雄厚、条件优越的个别院校,大多二本学校往往命运多舛,无法摆脱被“贫穷”扼喉的局面。
大量社会资源只会向“天之骄校”们倾斜,面对“僧多粥少”的残酷现实令二本生们陷入重重焦虑。
不仅如此,二本生的挫败感在找工作时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例如:被一本起步的要求“一击毙命”,更别提大厂的“211/985名校硕士门槛”。
甚至在招聘平台聊天页面提到二本学历后,HR当场失联。
二本生通过考研逆袭211/985,难如登天。相比网络上那些三个月逆袭名校的神话故事、鸡血案例,更多人表示:10个考上研究生的二本生,也就1个够得上211,这是双非考研的真实底色。
二、学历真的那么重要吗?
“学历、文凭当然重要,但并不是一锤定终生,是你在此基础上发挥的能动性让你与众不同。”
正如俞敏洪所言,读研不是奋斗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二本生,更不该被一锤定音!曾经,我们的学员也想过考研等其他方式提升自己,但投入产出比太低了。
袁同学:“我经历过两次考研失败。第一次是在大学毕业时,由于调剂且没有公费支持,我放弃了继续深造,选择直接工作。
第二次是在工作了七八年后,看到周围不少人都拿到了 MBA 学位,我也希望通过 MBA 增强竞争力,因此报考了南开大学的 MBA,但遗憾的是分数差了一些,于是继续工作。”
柏同学:“我的经历也类似。本科毕业后,我没有立即考虑考研,而是先考取了专业方向的证书,先后获得了注册一级建造师和注册二级建造师资格。之后感觉有些空,决定考研。但连续三次尝试都因英语成绩不佳而放弃。”
欧阳同学:“我本科专业是教育学,当时报考了传播学的研究生。自学备考了一年后,只参加了一门考试就放弃了。我觉得自己肯定考不上,自学和科班出身的差距太大。”
卷不动考研的“二本生”,出路在哪?
卷不动国内考研,二本生在就业市场就注定低人一等吗?也不见得。
学历碰壁,在职备考,脱产读研,是许多职场人正在或即将面临的困境。
在学历提升成为常态的大环境中,相比于考研,他们更需要一个时间成本低、投资回报率高的提升方式。
海外在线硕士项目,可以在职攻读,无需脱产,没有考试,带你走出卷生卷死的拥挤赛道。
首先国外院校宽进严出的政策给予了更多人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因线上就读,省下了脱产留学时高昂的生活成本。
再加上线上就读不需要英语成绩,很多课程都支持全程中文网课学习,不耽误本职工作,时间更为自由。
部分项目作业以项目案例和小论文为主,毕业也没有毕业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硬性要求,甚至学费不到6万人民币。
可以说国内外读研的好处,在线就读国际名校全都占了。
很多事情都能改变命运,但是最能改变命运的就是知识。
学习的目的从来不只是为了成绩,不只是为了高分,更不只是为了考上好的学校。知识会让你成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会让你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世界。所以,当你认准了目标,做好规划,就请认认真真地走下去,时间会证实一切。
文章标题《二本生的简历,只配扔进垃圾桶?》,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错误或侵权,请联系zuoyan.li@beaconedu.com调整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