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知乎上看到一位北京程序员网友的分享,他讲述了自己如何跳出国内职场的高压怪圈,最终赴荷兰工作的经历。
这位网友是后端开发工程师,早年从其他领域转行IT,积累了多年工作经验,曾供职于百度、腾讯等国内大厂。
2022年,这位网友开始萌生出国工作的念头。他希望逃离内卷、高压、年龄歧视的职场环境。经过充分准备,他最终拿到荷兰一家公司的offer并成功入职。
1
互联网人赴国外工作优势明显
国内大厂的光环往往伴随着隐形压力。早些年,民间就流传着“今日996,明日ICU”的说法,仿佛大厂标配。
收入虽然尚可,但对标一线城市飞涨的房价,微薄的工资显得杯水车薪。若背负高额房贷,生活质量很难保证;再加上不可回避的“35岁危机”,长期稳定的高收入几乎无保障。这些现实压力,无一不是压在每个职场人身上的大山。
技术工作者在国内大厂有过硬能力,但激烈竞争让个人优势难以充分体现。与律师、医生等需要持证上岗的职业不同,程序员的从业门槛相对低:有学历或工作经验,通过面试即可入职。
这也意味着,程序员在移民上具备天然优势,无论是申请工作签证,还是融入海外职场,都比其他职业更容易。
更重要的是,海外程序员的薪资和工作环境普遍优于国内。根据统计,程序员薪资最高的三个国家是美国、瑞士和以色列,年薪分别约为11.0万、9.8万和7.1万美元(约74.4万、65.9万、48.3万元人民币)。在没有加班文化和内卷压力的前提下,高时薪的诱惑可谓羡煞旁人。
美国H1B签证新规:STEM高学历更吃香
近日,美国政府正式公布了H1B签证的新规。根据规定,雇主在申请H1B时必须提供薪资水平、工作地点以及标准职业分类(SOC代码),移民局会据此将申请人分为四个等级,并按等级安排抽签顺序。
最高等级L4(高学历+高薪资)的申请人可参与四轮抽签,中签率有望突破60%;而最低等级L1的人仅能参加一次抽签,中签率跌至15%左右。
对计算机科学方向的学生而言,这意味着高学历、高薪资几乎等于稳赢:工资越高、学历越硬,留下的机会就越大。
2
兼顾学习与职业发展的方式
海外高校面向全球招生,颁发的硕士学位在全球通行,能帮助毕业生在海外获得更好的职业机会。
如今,美国顶尖高校的在线硕士项目开设率已高达92%,几乎所有名校都在积极拥抱这场教育变革。甚至一些院校均提供混合学习模式:前期线上学习,后期赴美,无需脱产,显著节省生活成本。
全程有教务老师指导,帮助学生顺利过渡至美国工作市场。
不少学校地处科技重地,STEM背景学生在当地就业友好,后续申请H1B和绿卡相对便利。伊利诺伊理工大学(IIT)MBA毕业生傅珊(Sandy)的经历也颇具代表性。
她曾在国内外企做到管理层,却选择GAP两年读研,为移民和职业发展做准备。
毕业前一年,她通过实习机会深入了解大企业的招聘项目,为毕业后的求职积累了优势。2023年12月毕业后,2024年2月顺利拿到美国大厂offer,实现了职业与移民双赢。
国内很多人择校过分关注排名和名气,认为必须QS前100才值得去。
然而不少学员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美国职场,更关键的是学校在专业领域的口碑和在区域内的影响力,这与国内“唯排名论”的择校理念截然不同。
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合理利用在线硕士项目,不仅能降低出国成本和风险,还能为未来职业发展提供稳固跳板。
文章标题《润去荷兰的北京大厂程序员!》,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错误或侵权,请联系zuoyan.li@beaconedu.com调整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