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教育成立7年以来,累计为35W+人提供海外在线硕博咨询服务,也采访过百余位学生,请他们讲述自己的读硕故事。
不少同学在学历上提前准备,收到成效之时,与我们报喜,比如今天这位人工智能硕士毕业生郝同学。
郝同学几年前接受采访时,刚被职业焦虑催促着踏上美国在线人工智能硕士学习之路,前方还是迷雾重重。
如今,雾已散去。拿到学位证书后,他逐渐发现对于未来的设想化为现实:毕业后2年内,成功从运维转型为AI技术负责人,薪资实现3+倍增长!


希望他的两次采访故事,能给予更多还在迷茫中的30+职场人启迪,提前布局、果断行动,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有效提升自己,获得最大化收益。
一、未雨绸缪:一位工程师的AI转型之路
大部分运维工程师,或许都曾对前路迷茫过。
2021年,对前方“35岁困境”的清醒认知,以及对AI趋势的敏锐觉察,催生了郝同学职业生涯中最具魄力的转折,“AI岗位需求激增,薪资明显高于传统开发,这是时代给予的窗口期。”
当自学AI的尝试一次次搁浅在那些“完全看不进去”的专业书籍,郝同学没有继续自行摸索,而是选择踏上一座通往未来的坚实桥梁——
攻读美国在线人工智能硕士项目。
这个决定意味着在未来两年里,他需要拆分出一些休息时间,来潜心攻读硕士。但是为了职业发展、更是为了家庭,他觉得这项“投资”是值得且必要的。
“AI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抽象的学科,想通过自学入门是非常难的,只能停留在很浅的层面。
只有通过系统性学习,我才能从原理上有非常清晰的认知,明白它具体是怎么运行的、应该如何优化。”
二、职场跃迁,学历与AI浪潮的双重推力
硕士课程即将结束时,郝同学踏出了转型的关键一步,向AI方向的岗位投递简历。
美国AI硕士背景为他带来了极大竞争力,最终一家为AI提供底层算力的科技公司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虽然当时还未毕业,但在面试过程中,他扎实的AI相关技术知识得到了面试官的认可,入职非常顺利。
他也获得了更多“学以致用”的机会,完成AI相关的框架部署、应用开发……
在这份工作中,他主导开发了公司首个智能问答系统,并亲手提交了AI领域的专利申请。
真正的职业分水岭出现在2025年。
女儿降生到这个小家庭的喜悦与即将到来的35岁危机,都转化为了他职业发展的驱动力。
凭借「既懂AI底层逻辑又会相关应用实践」的亮眼AI背景,郝同学很快便逆流而上。
手握硕士学历与行业经验的双重筹码,他顺利入职新公司,并被任命为AI技术负责人,专注于系统工程与AI的深度结合。
三、35岁的回望:焦虑散去,前路已明
如今再次面对“35岁”这个数字,郝同学少了当初的焦虑,多了几分沉稳的底气。
在技术重构世界的当下,作为AI技术负责人,他决定在AI技术领域持续深造,已经寻找到了下一个合适的提升项目:




“史蒂文斯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硕士(Stevens MSCS)的课程设置很吸引我,尤其是系统开发+AI这个概念。
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在传统软件的基础上,增加一些AI赋能的小工具,或者在一些场景利用AI提升效率。
我觉得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会变成「AI+软件」的方向,设计产品时不再从软件界面上思考,而是以AI为主导,通过更自然的交互手段实现产品功能。”
(Stevens课程由贝尔实验室前首席架构师等知名教授设计,涵盖算法、深度学习、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分析等前沿AI技术课程,实践性强,其毕业生凭借在算法能力、解决问题及批判性思维上的突出表现,深受Google、Meta、亚马逊等科技大厂欢迎。)
在职读美国在线硕士,赋予他最重要的不是简单的一纸文凭,而是持续学习进化的能力与广阔的技术前瞻视野。
“现在回头看,当时选择在职读AI硕士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尤其在已经预见未来职业生涯会面临一些困境的时候,确实要尽早做出抉择、寻找出路。
未来最重要的肯定还是持续学习,紧跟AI发展的趋势,掌握前沿技术。”
郝同学的故事印证了最朴素的真理——
真正的转型,从来不是逃离年龄的围城,而是为自己锻造出无法被技术浪潮卷走的锚。
最后,恭喜郝同学再次踏上深造之旅,也希望在AI领域的不断探索,能让他未来的职业道路能获得更多惊喜与突破。
文章标题《美国在线人工智能硕士毕业生时隔4年再访,看看都有哪些变化吧!》,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错误或侵权,请联系zuoyan.li@beaconedu.com调整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