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根据媒体报道,极越汽车正面临大规模裁员,研发部门将遭遇全面削减,只有少数员工将留任以维持最基本的运营,而这些员工还需自费上班。
据内部消息人士透露,公司整体裁员将影响所有研发人员,目前公司拥有5000多名员工,其中包括正式员工和外包人员。
在售后部门中,原有300余人将大幅缩减,预计仅有80人能留任,这意味着约四分之三的售后人员将面临离职。
01裁员潮,大佬们都在“断尾求生”
近年来,一场席卷全行业的裁员潮已经拉开帷幕。
从福特、奔驰到国内的吉利、比亚迪,大批传统岗位被削减,动辄数千人的裁员公告令人咋舌。
车企裁员并非无迹可循。新能源技术的迅猛崛起以及智能化转型的大潮,让传统燃油车制造链条上大量岗位显得,而像自动驾驶算法、智能硬件开发这样的新兴技术领域,急需大量人才。这种趋势下,老技能迅速贬值,新技能供不应求,行业的“只出不进”成为必然。
对很多汽车行业的打工人来说,裁员像一场雷雨,总是猝不及防。
你会发现,自己之前的经验突然被贴上了贬值标签,这个时候你就得明白一件事:打工虽然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但它从来不是最优解。
许多员工甚至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现自己“被优化”,职业方向瞬间陷入迷茫。在这场淘汰赛中,有些人选择继续熬着,希望等到经济好转;也有些聪明人懂得用“投资自己”来破局。
比如,新能源赛道还在疯涨,车联网技术和自动驾驶仍有巨大的潜力,这些领域对技能的要求高,但对新人也更友好。
是抱着旧技能“等死”,还是转型到新赛道“重生”?
答案似乎显而易见。
02:新能源汽车行业第8年,读双硕士再启程
2016年,刚刚步入社会的聂同学加入了一家初创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当时,这家公司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的新能源行业也刚刚萌芽,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几年后,这家公司一跃成为市值百亿美元的行业领军者,而聂同学也有幸见证并亲历了这段非凡的发展历程。
为了拓展全球视野,寻找“中外车企谁才是最后的赢家”这个问题的答案,跳槽到了新能源造车行业知名日企。半年时间摸清了中日企业在制造工艺、运营模式和市场策略方面的差别,对造车行业未来趋势有了判断,决定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之后,他以商业合作和数据运营总监的身份重回国内赛道,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是全球首个数字化电池资产运营公司,为新能源车车主提供动力电池服务。
然而,创业公司的高压力和快速变化也让他遭遇职业上的瓶颈。他意识到,光靠经验已无法应对更复杂的行业挑战,系统化的学习和知识补充成为他迫切的需求。
他果断选择了一条兼具挑战与成长的道路:读美国理工强校的计算机硕士,以及申请香港名校的MBA。
通过这一双线求学,他不仅弥补了技术与管理领域的知识短板,还在学习过程中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行者,尤其是一位来自杭州的王同学,在学业与职业思考上给予了他许多启发。
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残酷的淘汰赛阶段。在外界的激烈竞争和行业洗牌中,聂同学始终保持从容。
他计划亲赴美国参加毕业典礼,同时拍摄一部毕业Vlog,记录下这段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习与成长之旅。
经历行业剧变的聂同学,用行动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不被外界环境裹挟,而是在变化中主动寻找突破。
03:风口浪尖上,谁是幸存者?
经济下行、行业洗牌是周期性规律,但这种规律并非只能被动承受。正如互联网时代淘汰了大量实体店,却也催生了电商、短视频等新兴职业。
今天的汽车行业裁员潮,表面上是岗位减少,实际上却是新领域对人的更高需求。只有那些愿意更新自己“技能包”的人,才能在风口浪尖上站稳脚跟。
卡夫卡说过一句话:改变,是生存的唯一真相。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拖延和固守只会让你落后于人。而聪明的职场人则懂得在风浪中寻找机遇,把危机变成跳板。所以,不如问问自己:下一次变局来临时,你会是被动等待的那一个,还是笑着站上新赛道的赢家?
文章标题《极越危机!研发部门全员被裁,25年车企真的不行了?》,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错误或侵权,请联系zuoyan.li@beaconedu.com调整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