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风吹得正猛,仿佛站上了这个行业,就能扶摇直上。
国内高校闻风而动,争相开设AI专业,2023年,全国共有532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占普通本科高校总数的40.67%。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有些骨感。
这群首批AI本科毕业生走出校门,满怀期待地投身职场,他们才发现,自己并没有被风口托起,反倒像是站在边缘观望。
根据《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报告》,AI大模型相关职位同比增长172.53%。然而,这些增长的职位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头部企业,对求职者的学历和技能要求较高。
01、二本AI毕业生:站在风口的边缘
高校招生宣传里的AI行业,光鲜亮丽、钱景广阔,可真到了找工作的时候,毕业生们才意识到,市场并没有他们想象中那般“渴求”自己。
学校组织的人工智能专业招聘会,场面远不如想象中的热闹,能来的企业寥寥无几,有些甚至还要收学生的钱,以“招聘”之名行“培训”之实。
二本AI专业毕业生后,张同学满怀信心地踏入求职市场,却一连碰壁。
某公司给出的岗位是软件测试员,听上去还算靠谱,可一看合同,他就傻了眼,违约金高得吓人。
另一家公司则更绝,直接要求他“先交30%的工资作为培训费”。
另外,AI行业的核心岗位几乎都被头部企业垄断,而这些企业的招聘门槛极高,二本院校的学生连敲门砖都找不到。
例如,深度学习领域的职位平均年薪高达41.89万元,但这些高薪职位通常要求求职者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以及丰富的项目经验。


张同学信心满满地去了市级招聘会,结果热门岗位竟然是女主播,和人工智能八竿子打不着。计算机专业的招聘会上,企业更喜欢要软件测试或者Java开发,和AI相关的岗位少得可怜。
即便能找到和AI相关的实习或工作,很多时候也不过是数据标注员,说白了,就是在给AI“喂饭”。工作内容重复枯燥,薪资也不高,甚至还有被AI取代的风险。
面对这样的现实,许多毕业生无奈转行,有的去考取编程类证书,努力往传统IT行业靠;有的直接选择考研,希望通过更高的学历突破壁垒。
为了美化就业率,学校甚至安排未就业学生签约虚拟单位,好让就业数据看起来更“好看”一些。
02、理想破灭:从憧憬到迷茫
高考结束,李鸣(化名)毫不犹豫地在志愿书上写下“人工智能”四个字。他憧憬着自己能进入一个高薪又前沿的行业,成为科技浪潮中的弄潮儿。
不只是他,身边的同学也是一样,个个摩拳擦掌,想着未来不是进大厂,就是做科研。毕竟,各种媒体、咨询机构都在说,AI行业未来可期,薪资丰厚,前景无限。
可入学没多久,现实就给了他们当头一棒。学校的老师一开口就说:“咱们二本的AI专业,想进核心岗位,难度不小。”




课程设置也让人头疼,很多关键的数学课程被安排在高年级,等学到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最需要它的阶段。而AI专业本身的培养方向也不够明确,不像计算机专业那样有清晰的职业分流。
课程内容大多集中在人工智能导论、机器学习等基础知识上,既缺乏深度也缺乏实践。这种“调参侠”式的人才培养方式,与企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
李鸣逐渐发现,自己和计算机专业的同学相比,在编程能力上差距不小,竞争力自然就弱了。
再加上,AI专业还在摸索阶段,老师们自己都在学,课程质量参差不齐,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03、出路探索:未来何去何从
面对现实,许多AI专业的毕业生不得不重新规划未来。
有的人选择转行,考编程证书,往传统IT行业靠;有的人选择考研,希望通过更高学历,为自己争取更好的机会。当然,仍然有少数人坚持在AI行业探索,试图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比如转向AI应用开发,或者进入数据分析等岗位。
值得一提的是,AI行业的核心岗位往往需要更高的学历和更扎实的专业能力。根据《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19-2020年版)》,算法研究岗和应用开发岗的硕士学历需求比例分别高达45.1%和41.9%。
这表明,通过深造,毕业生可能在AI领域获得更多机会。




此时,一些人开始另辟蹊径,关注起了国际教育资源,比如美国名校开设的在线AI硕士、计算机科学硕士。海外硕士项目通常更加注重实践,与国内高校「缺实践、教学内容过时与教学方式固化」的课程有所不同。
对于在职场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的求职者来说,这或许是一条不错的晋升路径。
比如QS排名位于全美前5%的夏威夷太平洋大学(HPU),推出了在线可读的人工智能硕士(MSAI)。
除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云计算等核心知识,还有AI系统构建、数据挖掘、可视化等热门应用课程。
更让人惊喜的是,HPU还会提供非学分的AI前沿课程,比如大模型核心技术、生成式AI解密、GPU计算等,让你掌握AI行业的最新动态。
如果你的目标是:花更少的钱尽快拿下AI硕士、提升竞争力,HPU无疑是最佳选择。
更重要的是,这些在线硕士课程往往对背景要求宽松,不限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甚至非计算机背景的学员,也能顺利入学。
这种灵活的课程设置,既能保证学生在知识体系上的全面构建,又能确保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实用的项目经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想说,AI行业的未来依旧充满可能。而这些年轻人,能不能搭上这趟快车,仍然是一个未知的挑战。
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们不会停下脚步,而是会一直寻找自己的路。
文章标题《AI专业毕业后,我却失业了……》,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错误或侵权,请联系zuoyan.li@beaconedu.com调整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