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不知道是第几次被面试官抛出这样的问题了,即便是打起十二分精神应答,但对方微蹙的眉头就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她心中的傲娇。
在HR眼中,MBA似乎成了“花钱就能买”的学位,拿到学位的学生俨然成了研究生群体里的「二等公民」,认证含金量及学位价值频遭质疑。虽然她屡屡深受这种偏见的困扰,但不得不承认,外界的看法并非全然虚妄。近几年,曾被视为职场“跳板”的MBA似乎褪去了光环,越来越多职场人读完却发现等来的并非人生的转机。
“人脉资源鸡肋、知识脱节失效、应届生身份失灵”成了MBA毕业生们挥之不去的梦魇。
一、高级职员扎堆的“伪精英”圈子
传统MBA课程的一个卖点就是“强大的人脉圈子”,但这一光鲜的外壳背后,却往往藏着一群无奈而焦虑的职场人。他们可能在企业中有着中层管理者的头衔,但离决策者还有十万八千里之遥。
同窗大多是“高级牛马”,职场身份悬殊,难以形成真正有效的人脉圈。这样的背景意味着他们并没有实际资源可以拿来交换,更不可能为同学提供职业发展的实质性帮助。
以国内某知名商学院为例,其2019-2022年MBA学员中,高层管理者比例不足12%,更多的是来自金融、互联网等行业的P7/P8级别职员,甚至一些基层管理者。在这样的圈子中,所谓的资源交换更多是职场的“相互抚慰”。大家坐在一起喝咖啡,吐槽工作,分享一些管理上的小技巧,但这并不能帮助他们突破职业瓶颈。
李楠(化名)在北京某大厂工作8年后,30岁从年薪30万的工作裸辞,交了50万学费后,却没有等到人生的转机。
入学后,他发现同学们大多是与自己背景类似,他们的困惑和职业瓶颈与自己如出一辙。
更糟糕的是,所有人都处于一种“隐形竞争”的状态:想从其他同学身上汲取资源,却又害怕自己的真实情况暴露,无论是交换人脉还是资源整合都变得尴尬而艰难。
毕业后,李楠依旧没能实现职场晋升,反而因两年脱岗导致与原公司的职位“脱钩”,无法顺利回归。
二、过时的管理理论,沦为简历“负资产”
在信息爆炸、技术迭代的当下,商学院的课程设计却显得“慢半拍”。
在国内,不少院校MBA课程依然沿用十年前的教学大纲,以管理学基础、战略规划、市场营销为主。内容中鲜有当下最前沿的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等关键话题。授课方式依然以传统的理论讲解为主,案例分析与实际商业环境相去甚远。
陈旧的管理理论和过时的知识框架,让MBA学员在实际工作中不仅没有加分,反而成了简历上的污点。
以某顶级985商学院为例,其MBA课程沿用了2010年制定的教学大纲,核心课程如“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等内容几乎没有任何更新。
正如一位曾就读于该商学院的学员张伟(化名)所言:等我回到工作岗位后才发现,所学的那些管理理论,几乎没有一条能够直接应用到我负责的数字化项目中。我不得不再花精力学习最基本的Python和数据分析。
同门千疮百孔的论文质量,却也能够顺利通过了学院的盲审,他忍不住感慨:在动辄三五十万的学费面前,再知名的学校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也进一步稀释了MBA的含金量,使“水硕”的风评更深入人心。
猎头公司在筛选简历时,越来越多地对那些只有MBA学位却缺乏实际管理经验的候选人表现出“谨慎观望”的态度,认为他们在职场竞争力上反而不及那些脚踏实地、持续学习的职场老手。
想方设法为职场人敞开大门的高校不止一所,近几年,越来越多院校加入到MBA招生队伍中,随之而来的,是一路俯冲向下的分数线及水涨船高的学费。
2016-2022年MBA报考人数涨了15万之余。
自2023级起,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学费由原来的合计约69万元提升至约76万元;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的学费每年40-50万左右,上海交大高金学院的学费在同等价位,也有逐年上涨的趋势。
“脱岗”2年时间及年龄的劣势下,这群MBA毕业生不得不深陷「既不敌新人,也不敌江湖老将」的尴尬处境。
三、深造这条路上,选择往往很重要
当企业更为苛求成本效益时,高昂学费和机会成本让MBA沦为一场“豪赌”,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灵活、高效的深造之选。
海外在线MBA这一新兴教育形式,则凭借其全球化资源、灵活的学习方式和紧贴时代的课程设计,逐渐成为职场人转型和晋升的新选择。
近日,《普林斯顿评论》公布了全美2024年最佳商学院名单,伊利诺伊理工学院(IIT)的斯图尔特商学院赫然在目。
事实上,斯图尔特商学院从1999年获得AACSB,至今已获得25年,且全世界仅有不超过6%的商学院取得了这项精英认证。技术与商业的结合是IIT MBA课程的一大亮点,其中包括《商业中的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等。
相较大多数泛泛而谈的商科硕士课程,融合了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真正实现将新兴科技与商业管理紧密结合。
因课程内容含金量高,这些院校毕业生往往备受企业青睐,其优势直接体现在薪资上:据AI for Social Good统计,设计AI的MBA毕业生薪水在10-15万美元。
再例如美国金门大学(GGU)MBA有门课《市场转型与颠覆经济学》,从课程名字的设计中不难看出,它与传统的经济学课程有很大区别。
在我们采访GGU客座教授后立尧老师时,他谈及了开设这门课程的原因:“因为我们处在人工智能变革的前夜,AI对各个行业都出现了巨大的颠覆。”
GGU MBA在读学生周俊锋也表示其课程内容紧贴现实,涵盖最前沿的内容。
“比如《营销学》课上,教授让我们研究当下迅速崛起的品牌‘泡泡玛特’。通过分析这些热门案例,我们不仅紧跟时代潮流,还能从中汲取经验和灵感,应用于职场或创业。”
另外,课程采用中文教学、录播形式,对在职人士而言尤为方便。
无论是为了升职加薪,还是出于对知识的汲取与人生的高标准追求……通过在职读MBA,这些职场人都收获了人生的惊喜。这段深造之路也将成为他们人生中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预见更美好的未来!
文章标题《读了个50w的MBA,你到底学到了什么?》,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错误或侵权,请联系zuoyan.li@beaconedu.com调整或删除。